2010年12月24日星期五

世界上最贵的牛肉面?

台湾的餐厅老板王聪源曾经问光临本店的那些VIP食客──其中有台湾本地的名人,有米其林三星餐厅的大厨,还有世界各地的政治领袖:你们愿意为本店最好的牛肉面掏多少钱?最普遍的回答是:10,000新台币(324美元)一碗。

Ching-Long Liu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324美元一碗的牛肉面
不管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面条的价钱反正是定了下来。王先生把这个价钱印在了自家餐馆的菜单上,他的餐馆位于台北,名为“牛爸爸”。

如今,许多美食迷都已经知道,这家只有40个座位的小餐馆供应着世界上最昂贵的牛肉面。牛爸爸餐馆还有一种比较便宜的牛肉面──菜单上的名称是“普通牛肉面”,价钱比较容易承受,只是200新台币一碗。不过,几乎每一天,都会有客人问王先生要那种最昂贵的牛肉面。

这位大厨花了15年的时间来改进牛肉面的配方,其中包括刚好120克面条、5块4英寸见方的牛肉和一块牛筋,当然,还包括一碗汤。牛爸爸的一碗面比一顿六道菜的正餐还要贵,原因何在,王先生向我们进行了一番解释。

牛肉来自四个国家:各位大厨经常都会用高昂的进口成本来解释菜肴的高价,王先生却把进口食材的做法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做一碗牛肉面,他要用到来自四个国家的牛肉: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和巴西(巴西提供的是牛筋)。

因材制宜的切肉方法:逆着纹理切下来的肉最是细嫩,不过,对付牛身上不同部位的肉也需要一点技巧。王先生会把每一块牛肉都切成与牛肉牛筋连接方式最吻合的特定形状。举例来说,日本牛肉切之前要稍微冻一下,以便切出比较整齐的形状,澳大利亚牛肉则要先炖好,然后再从骨头上剔下来。

冷冻:有 些时候,头天剩下的牛肉到第二天味道会更好,原因是它有了更多入味的时间。王先生说,“不管你打算炖多久,肉都会在完全入味之前变成一团软糊。”他采用的 方法是把肉慢慢地炖上三天,每天晚上都把肉捞出来冻上,让它们在炖煮的过程当中得到休息。炖制所有不同牛肉的过程需要大约一个星期的时间。

面汤调配:曾 经在台湾学过建筑的王先生说,他的面汤经历的是一个“建筑”的过程。他会用上五、六种不同的汤汁,全都是用牛身上的不同部位熬出来的──其中包括牛筋汤 (这种汤胜在富含胶原质)、牛腰肉汤(胜在浓郁的“肉味”)和牛骨汤(胜在润滑饱满的口感)。此外,他调配面汤的过程跟香水师调配香水差不多。到最后,面 汤就会拥有一种浓而不烈的味道和一种标志性的“丝绒”口感,而且一点儿都不油腻。

面条:20年前刚开张的时候,王先生用的是本店自制的面条。如今,店里的面条来自餐馆附近的一家工厂,按牛爸爸餐馆的专用配方制造。不过,为了满足顾客的不同需求,王先生提供了20多种有宽有细、有圆有扁的面条,还会按照顾客对面条软硬的具体要求来进行烹制。

少之又少的作料:除 了一点儿酱油、一点儿冰糖和一点儿五香粉之外,肉汤里再没有其他作料。王先生说,“我们的想法是尽可能地保存天然风味,让食材的味道得到充份的体现。”他 还认为,其他的许多作料都对健康没有好处,料酒就是其中之一。“我曾经让顾客把我的汤底拿到实验室里去检验,以保证其中不含任何致癌物质。”

2010年11月16日星期二

Flos Arco 半个世纪的经典 - Castiglioni


设计师阿奇列.卡斯提庸尼(Achille Castiglioni),是位生于米兰,卒于米兰,享寿八十有四的义大利设计大师,在他长达五十七年的设计生涯中,配合过的厂商条列出来足可编成一本完整的设计品牌名录,从Alessi,Brionvega, Flos,Olivetti到Lancia,Zanotta,Cassina,Bernini,Daneses…,设计过的产品更是包罗万象,从家具,灯具,电器,事务机器,乃至于汽车,都曾留下Castiglioni涉猎的足迹。






   
这款1962年为Flos设计的Arco Floor Lamp,不仅是Flos的创业成名之作(一直到现在,Castiglioni过世已四年,Flos的首页上还写着Ciao Achille,thank you for everything,和他调皮的半掩面肖像,代表Flos对一代大师的怀念),而且毫无疑问的,它已成为抛物线灯(后简称抛灯)的经典范例。

    
一个视觉游戏

    
头一次看到Arco的人,对它的第一个感觉通常是:它会不会重心不稳翻过来?的确,对一支抛高(抛物线顶点)达250cm,宽度超过2米的大家伙来说,视觉比例上,高不过50几公分的底座似乎不怎么够份量,再加上Achille玩了一个视觉上的游戏,选择了灰白色大理石做底座,更让它显得有些岌岌可危;为了突显这种材质重量对比上的趣味,Flos还曾在媒体广告上安排了一位半裸猛男吊挂在Arco的灯杆上。

    
大概很少人知道,这款和Flos公司同龄的立灯,在Achille Castiglioni设计发想之初,是要当做餐灯使用。

    
欧洲古迹多,超过百年历史的民居更是司空见惯,在这些老房子里,要做任何的配线装潢,不仅有法令上的限制,更有实际上的困难,这也形成欧洲人不习惯在家里做固定光源的习惯,因此,一盏不需要从天棚布线又可以随意移动的餐灯就显得有它的必要性,而特别高的弧顶高度则是为了让人可以从下面走过去。







    
三种高度变化

    
为了适应不同的使用状态,不锈钢灯柱分成伸缩三节,可以做三种不同的高度变化,底座则是白色的银狐灰大理石,上面的圆孔则是出于搬运上的考量,最精采的还是灯罩的设计,乍看简单的球形灯罩,实际上是由一个顶上打满圆孔的半球,外套上另一只3/4球的镀铬灯罩所组成。

    
这样的设计不仅解决并简化了灯罩与灯柱间关节的外观问题,让造型更加简洁单纯,顶上的打孔一方面解决了灯泡的散热问题,再者,亮灯的时候,透过圆孔斜照出的椭圆形光影,让它不只是一只餐灯,更有ambient light(气氛灯)的不同感觉,同时也呼应了圆形灯罩的设计主题;往下是光线集中的主灯,往上是光线柔和漫射的ambient light,一盏灯可以有两种如此截然不同的感受,岂不妙哉。

    
少即是多


    建筑师Mies说:少即是多(Less is More),Arco就是绝佳典范;很多人从字面上解释,以为所谓现代主义的精神便是东西做的简单就好,那完全曲解了这句话的意思;为了成就简洁精炼的外观,其所顾虑的层面,背后所做的努力非常多,这才是Less is More的真正意义所在。也难怪四十年过去,Arco始终有它无法取代的经典地位。


2010年9月4日星期六

2010年9月1日星期三

iPhone > iPad > iBoard > iMat > iHouse ?

2014 之后会不会有i-house ?





来源:http://www.facebook.com/ZeroScratch?v=photos#%21/photo.php?pid=277438&fbid=147050218662382&id=125775644123173

成为富翁的八个步骤

成为富翁的八个步骤

有些人认为理财是富人、高收入家庭的专利,要先有足够的钱,才有资格谈投资理财。事实上,影 响未来财富的关键因素,是投资报酬率的高低与时间的长短,而不是资金的多寡。

美国人查理斯·卡尔森在调查了美国170位百万富翁的发家史后写了一本名叫 《成为百万富翁的八条真理》的书。

卡尔森所总结的、成为百万富翁的八个行动步骤是:

第一步,现在就开始投资。他在书中说,在美国,六成以上的人连百万富翁的第一步都还未迈出。 每个人在迈出第一步时都有一堆理由,但其实这些理由都只是自己在找无关紧要的借口。有人也许会说:“没时间投资。”卡尔森说:“那你为什么不减少看电视的 时间,把精力花在学习投资理财上?”

第二步,制定目标。这个目标不论是准备好小孩子的学费、买新房子或50岁以前舒服地退休。不 论任何目标,一定要定个计划,并且为了这个计划全心全意地去努力。

第三步,把钱花在买股票或基金上。“买股票能致富,买政府公债只能保住财富。”百万富翁的共 同经验是:别相信那些黄金、珍奇收藏品等玩意儿,把心放在股票上,这是建立财富的开始。

第四步,百万富翁并不是因为投资高风险的股票而致富的,他们大多数只投资一般的绩优股,慢, 但是低风险地敛财。

第五步,每月固定投资。使投资成为自己的习惯。不论投资金额多少,只要做到每月固定投资,就 足以使你超越2/3以上的人。

第六步,坚持就是胜利。调查显示,3/4的百万富翁买一种股票至少持有5年以上,将近四成的 百万富翁买一种股票至少持有8年以上。股票买进卖出资本频繁,不仅冒险,还得付高额资本税、交易费、券商佣金等,“交易次数多,不会使你致富,只会使代理 商致富。”

第七步,把税务局当投资伙伴,善用之。厌恶税务局并不是建设性的思维,而应该把税务局当成自 己的投资伙伴,注意新税务规定,善于利用免税的投资理财工具,使税务局成为你致富的助手。

第八步,限制财务风险。百万富翁大多过着很乏味的生活,他们不爱换工作、只结一次婚、不生一 堆孩子、通常不搬家、生活没有太多意外或新鲜,稳定性是他们的共同特色。

理财致富是“马拉松竞赛”而非“百米冲刺”,比的是耐力而不是爆发力。对于短期无法预测,长 期具有高报酬率之投资,最安全的投资策略是:先投资,等待机会再投资。

迅速成为富人的八大取胜之道

(一)职业取胜
很多人有一种误解,以为单凭职场打拼无法快速致富,实际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某些职业的含金量 越来越高,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权威,快速致富会很容易。另外如果在职场中能够不断晋升,相应的薪酬也会水涨船高。

(二)专利取胜
能够为社会提供的产品越具有适用性、越具有独特的知识技术含量,就越容易成功。从可口可乐到 微软,世界上成功的创富故事很多与专利有关。

(三)套利取胜
拥有一定的资金以后,在不同的投资市场进行套利性质的操作是实现快速致富的捷径之一。前提是 熟悉的投资市场越多越好,由于每一个投资市场其运行基本上都是涨涨跌跌的,所以白领熟悉的投资市场多,就容易抄到底部,资金也会因此而比较安全。

(四)资源取胜
白领应该不断有意识地积累资源。在现代社会中要取得成功,是否积累了丰富的资源是很关键的, 成功的营销人员通常都是很注意培养人脉资源的,要成为一名专家他平时也必然要注意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广义上的资源可以包括名气(知名度)、比较独特的技 术、资金、人际关系、物质储备等。

(五)借贷取胜
普通白领要快速致富,必须学会借。除了金钱以外,还有很多东西都可以通过借来帮助提早实现自 己的理想。当然借有时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借资金进行投机风险是很大的,只要注意控制风险,善于利用各种力量的人是较容易成功的。

(六)合作取胜
当机会来临而个人难以把握时,应该采取与他人合作的形式来争取赢利,千万不要因为贪婪而拒绝 合作或者轻易放弃机会。好的发财机会虽然有但是毕竟不会频繁出现,应该珍惜每次机会。

(七)出奇取胜
与大多数人一样地工作一样地思维,并且只有与普通人差不多的生活目标,长此以往再出色的人也 会沦为平庸。能够在关键时刻出奇制胜者,平时都是有心人,都是善于发现机会并且把握机会者。

(八)资本取胜
通过对全球巨富的研究,可以发现他们往往是资本市场中的长袖善舞者。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是快 速积累财富的诀窍之一。所以当面临公司有上市的可能时,一定要把握住机会把公司做大做强。

决定你是富人还是穷人的12条标准

并无什么复杂技巧,最重要的乃是观念。
每个理财致富的人,只 不过是养成了一
般人不喜欢、且无法做到的习惯而已,
即投资理财的能力。如此,那些令人困
扰的贫富问题就有了“基本标准”的答案:一



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

如果你所设定的目标是一只鹰,那你可能只射到一只小鸟,
但如果你的目标是月亮,那你可能就射 到了一只鹰。某些人之所以贫穷大多数是因为他们有一种无可救药的缺点,即缺乏野心。他们所追求的只是一种平常、闲适的生活,有的甚至只要温饱就行,即有饭 吃、有床睡,这些就洽谈室了他们一辈子成为不了富人。因为他们的目标就是做穷人,当他们拥有了最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时,就会停滞焉,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没有野心让他们贫穷。

翻开史业,让我们回顾一下在历史上曾有深远影响的人物,拿破仑在军事院校就读时曾立誓要做一 名卓越的统帅并吞并整个欧洲,由此他的勃勃野心可见一班。在院校期间,他将自己定位在一个很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最终以赏成绩敏一做了名炮兵,开始了 他的霸业之旅。成吉思汗扬言大地是我的牧场,有雄鹰的地方就有我的铁骑,造就了成吉思汗时代。同样,看一下中国近代。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一批不甘平凡勇 于挑战的开潮儿们脱颖而出。借着改革的东风,他们几乎都成了浪尖上的人物,都富裕了。前不久,一些好莱坞的新贵和其它待业几位年轻的富翁就此话题接受电台 的采访时,都豪不掩饰地承认:野心是永恒的特效药,是所有奇迹的萌发点;某些人宽这所以贫穷,大多是因为他们有一种无可救药的弱点 ,即缺乏野心。

决定你是富人还是穷人的12条标准

1、自我认知
穷人:很少想到如何去赚钱和如何才能赚到钱,认为自己一辈子就该这样,不相信会有什么改变。
富人:骨子里就深信自己生下来不是要做穷人,而是要做富人,他有强烈的赚钱意识,这也是他血 液里的东西,他会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致富。

2、休闲
穷人:在家看电视,为肥皂剧的剧情感动得痛苦流涕,还要仿照电视里的时尚来武装自己。
富人:在外跑市场,即使打高尔夫球也不忘带者项目合同。

3、交际圈子
穷人:喜欢走穷亲戚,穷人的圈子大多是穷人,也排斥与富人交往,久而久之,心态成了穷人的心 态,思维成了穷人的思维,做出来的也就是穷人的模式。大家每天谈论着打折商品,交流着节约技巧,虽然有利于训练生存能力,但你的眼界也就渐渐囿于这样的琐 事,而将雄心壮志消磨掉了。

4、学习
穷人:学手艺
富人:学管理

5、时间
穷人:一个享受充裕时间的人不可能赚大钱,要想悠闲轻松就会失去更多赚钱的机会。穷人的时间 是不值钱的,有时甚至多余,不知道怎么打发,怎么混起来不烦。如果你可以因为买一斤白菜多花了一分钱而气恼不已。却不为虚度一天而心痛,这就是典型的穷人 思维。
富人:一个人无论以何种方式赚钱,也无论钱挣得的是多还是少,都必须经过时间的积淀。富人的 玩也是一种工作方式,是有目的的。富人的闲,闲在身体,修身养性,以利在战,脑袋一刻也没有闲着;穷人的闲,闲在思想,他手脚都在忙,忙着去麻将桌上多摸 几把。

6、归属感
穷人:是颗螺丝钉。穷人以为出身卑微,缺少安全感,就迫切地希望自己从属于并依赖于一个团 体,于是他们以这个团体的标准为自己的标准,让自己的一切合乎规范,为团体的利益而工作,奔波,甚至迁徙。对于穷人来说,在一个著名的企业里稳定的工作几 十年,有实习生一直干到高级主管,那简直是美得不能再美的理想。
富人:那些团体的领导者通常都是富人,他们总是一方面向穷人灌输:团结就是力量,如果你不从 属于自己的团体,你就什么都不是,一名不文。.但另一方面,他们却从来没有停止过招兵买马,培养新人,以便随时可以把你替换掉。

7、投资及对待财富
穷人:经济观点就是少用等于多赚,比如开一家面馆,收益率是100%,投入2万,一年就净赚 2万,对于穷人来说很不错了。穷人即使有钱,也舍不得拿出来,即使终于下定决心投资,也不愿意冒风险,最终还是走不出那一步。穷人最津津乐道的就是鸡生 蛋,蛋生鸡,一本万利……但是建筑在一只母鸡身上的希望毕竟是那样的脆弱。
富人:富人的出发点是万本万利。同样的开面馆,富人们会想,一家面馆承载的资本只有2万,如 果有一亿资金,岂不是要开5000家面馆?要一个一个管理好,大老板得操多少心,累白多少根头发呀?还不如投资宾馆。一个宾馆就足以消化全部的资本,哪怕 收益率只有20%,一年下来也有2000万利润

8、激情(能不能干成事,首先要看有没有激情)
穷人:没有激情。他总是按部就班,很难出大错,也绝对不会做到最好。没有激情就无法兴奋,就 不可能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大部分的穷人不能说没有激情,看他的激情总是消耗在太具体的事情上:上司表扬了,他会激动;商店打折,他会激动;电视里破镜重圆 了,他的眼泪一串一串往下流,穷人有的只是一种情绪。
富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有这样的激情,穷人终将不是穷人!激情是一种 天性,是生命力的象征,有了激情才有了灵感的火花,才有了鲜明的个性,才有了人际关系中的强烈感染力,也才有了解决问题的魄力和方法。

9、自信
穷人:穷人的自信要通过武装到牙齿,要通过一身高级名牌的穿戴和豪华的配置才能给他们带来更 多的自信,穷人的自信往往不是发自内心和自然天成的。
富人:李嘉成在谈到他的经营秘诀时说: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光景好时,决不过分乐观;光景不 好时,也不过度悲观。其实就是一种富人特有的自信。自信才能不被外力所左右,自信才可能有正确的决定。

10、习惯
穷人:有个故事,一个富人送给穷人一头牛。穷人满怀希望开始奋斗。可牛要吃草,人要吃饭,日 子难过。穷人于是把牛卖了,买了几只羊,吃了一只,剩下来的用来生小羊.可小羊迟迟没有生出来,日子有艰难了。穷人把羊卖了,买成了鸡,想让鸡生蛋赚钱为 生,但是日子并没有改变,最后穷人把鸡也杀了,穷人的理想彻底崩溃了,这就是穷人的习惯。
富人:根据一个投资专家说,富人成功的秘诀就是:没钱时,不管多困难,也不要动用投资和储 蓄,压力会使你找到赚钱的新方法,帮你还清帐单。这是个好习惯。性格决定了习惯,习惯决定了成功。

11、上网
穷人:去163/sohu/上网聊天,穷人聊天,一是穷人时间多,二是穷人的嘴天生就不能闲 着;富人讲究荣辱不惊,温柔敦厚,那叫涵养,有涵养才能树大根深。穷人就顾不了那么多,成天受着别人的白眼,浑身沾满了鸡毛蒜皮,多少窝囊气啊,说说都不 行?聊天有理!富人:去****.com上网找投资机会。富人上网,更多的是利用网络的低成本高效率,寻找更多的投资机会和项目,把便利运用到自己的生意 中来。

12、消费花钱
穷人:买名牌是为了体验满足感,最喜欢试验刚出来的流行时尚产品,相信贵的必然是好的。
富人:买名牌是为了节省挑选细节的时间,与消费品的售价相比,他更在乎产品的质量,比如会买 15元的纯棉t恤,也不会买昂贵的莱卡制品。
富人是怎样炼就的?
许多人不明白,富人何以能在一生中积累巨大的财富?阔佬们究竟拥有什么特殊技能,是那些天天 省吃俭用、日日勤奋工作的上班族所欠缺的?到底理财致富的条件何在?
说实话,和诸位一样,这些问题长期来也令我不得“要领”。直到前不久我听说这样一个成为亿万 富翁的“神奇公式”,在此与大家分享。


这个“神奇公式”假定有一位年轻人,从现在起每年定期存款1.4万元,享受平均5%的利率, 如此持续40年,他可以积累的财富为1.4万元×(1+5%)×40=169万元。但是,如果这位年轻人将每年应存的钱全部投资到股票或房地产市场,并假 定能获得年均20%的投资报酬率,则40年后,他能积累多少财富?一般人猜测是在200万元至800万元。然而,“神奇公式”给出的答案是1.0281亿 元!而这个数据,乃依照财务学计算年金的公式得到:1.4万×(1+20%)×40=1.0281亿。试试将这个天文数字与前述平均投资报酬率仅为5%的 定期存款相比,你会发现两者收益的差距达70余倍之巨,多么令人惊讶!

尽管这个“神奇公式”听来很是悬乎———一个25岁的上班族,若依此方式投资到65岁退休, 就能成为亿万富翁。如此,全世界阔佬将遍地都是,一抓一大把。相信这种情景出现的概率不高,因为一般情况下,没有多少人会将之进行到底。毕竟漫长的40年 里,会发生多少不可预料之事。

显然,“神奇公式”真正的目的,是告诉人们投资理财并无什么复杂技巧,最重要的乃是观念。每 个理财致富的人,只不过是养成了一般人不喜欢、且无法做到的习惯而已,即投资理财的能力。如此,那些令人困扰的贫富问题就有了“基本标准”的答案:一个人 一生能积累多少财富,不取决于赚了多少,也非一味开源节流,而是取决于如何理财。这便是致富的关键。
由此,我想起另一桩趣闻:20世纪40年代,纽约某银行来了一位妇人要求贷款1美元。经理的 回答是当然可以,不过需要她提供担保。只见妇人从皮包里拿出一大堆票据说:“这些是担保,一共50万美元。”经理看着票据说:“您真的只借一美元吗?”妇 人说:“是的,但我希望允许提前还贷。”经理说:“没问题。这是1美元,年息6%,为期1年,可以提前归还。到时,我们将票据还给你。”虽心存疑惑,但由 于妇人的贷款没有违反任何规定,经理只能按规定办手续。当妇人在贷款合同上签字,接过1美元转身要走时,经理忍不住问:“您担保的票据值那么多钱,为何只 借一美元?即使您要借三四十万美元,我们也很乐意。”妇人说:“是这样,我必须找个保险的地方存放这些票据。而租个保险箱得花不少费用,放在您这儿 既安全又能随时取出,一年只要6美分,划算得很。”一番话让经理恍然大悟。

可见,在我们身边总有人抱怨现实条件不佳,使他们与财富无缘,但为何总有些看似平凡者,却创 造了非凡的业绩?其实,关键在于他们勇于创新,能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正所谓因循守旧者,往往与财富无缘;善于创新者,却能收获更多。想来,这也是理财致富 的条件之一。

(上海金融报)

2010年8月24日星期二

怎样才能嫁给有钱人?

一个美貌的美国女孩在一家网站论坛(金融版)
发表了这样一个问题帖:怎样才能嫁给有钱人?

我下面要说的都是心里话。
本人25岁,非常漂亮,是那种让人惊艳的漂亮;谈吐文雅,有品位。
想嫁给年薪 50万美元的人。你也许会说我贪心,但在纽约年薪100
万才算是中产,本人的要求其实不高。

这个版上有没有年薪超过 50万的人?你们都结婚了吗?我想请教
各位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嫁给你们这样的有钱人?

我约会过的人中,最有钱的年薪 25万,这似乎是我的上限。要住进
纽约中心公园以西的高档住宅区,年薪25万远远不够

我是来诚心诚意请教的
有几个具体的问题:

一、有钱的单身汉一般都在哪里消磨时光? 
(请列出酒吧、饭店、健身房的名字和详细地址。)

二、我应该把目标定在哪个年龄段?

三、为什么有些富豪的妻子看起来相貌平平?我见过有些女人,
长相如同白开水,毫无吸引人的地方,但她们却能嫁入豪门。而单
身酒吧里那些迷死人的美女却运气 不佳。

四、你们怎么决定谁能做妻子,谁只能做女朋友?——波尔斯女士

ANSWER:
下面是一个华尔街金融家的回帖:

“亲爱的波尔斯:我怀着极大的兴趣看完了贵帖,相信不少女士也
有跟你类似的疑问。让我以一个投资专家的身份,对你的处境做
一分析。我年薪超过50万,符合 你的择偶标准,所以请相信我并
不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

从生意人的角度来看,跟你结婚是个糟糕的经营决策,道理再明白
不过,请听我解释。抛开细枝末节,你所说的其实是一笔简单的“财”
“貌”交易:甲方提供迷人 的外表,乙方出钱,公平交易,童叟无欺。
但是,这里有个致命的问题,你的美貌会消逝,但我的钱却不会无
缘无故减少。事实上,我的收入很可能会逐年递增.而 你不可能一
年比一年漂亮。

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我是增值资产,你是贬值资产,不但贬值,
而且是加速贬值!你现在25,在未来的五年里,你仍可以保持窈窕的
身段,俏丽的容貌,虽 然每年略有退步。但美貌消逝的速度会越来
越快,如果它是你仅有的资产,十年以后你的价值甚忧。

用华尔街术语说,每笔交易都有一个仓位,跟你交往属于“交易仓位”
(trading position),一旦价值下跌就要立即抛售,而不宜长期持有 ——
也就是你想要的婚姻。听起来很残忍,但对一件会加速贬值的物资,
明智的选择是租赁,而不是购入。年薪能超过50万的人,当然都不是
傻瓜,因此我们只会 跟你交往,但不会跟你结婚。所以我劝你不要苦
苦寻找嫁给有钱人的秘方。顺便说一句,你倒可以想办法把自己变成
年薪50万的人,这比碰到一个有钱的傻瓜的胜 算要大。

希望我的回帖能对你有帮助。如果你对“租赁”感兴趣,请跟我联系。”

——罗波.坎贝尔(j·p·摩根银行多种产业投资顾问)

2010年8月17日星期二

四眼仔:吓!?你要搭巴士呀?真係陰公咯!

四眼仔:吓!?你要搭巴士呀?真係陰公咯!
續巴士阿叔你有壓力 我有壓力之後 香港網路暴紅事件

搭巴士真陰公短片事件發生在2010年8月初,網上流傳一段的短片,講述一輛七人車轉入巴士站準備停泊(但其實該處是雙黃線,是不准停車的),險被一輛行駛城巴70線往香港仔方向的利蘭奧林比安[1]撞到。
有途人看不過眼,把短片上載至YouTube。經轉載後,網民指摘該母子違反交通規則在先,並對其囂張態度表示強烈不滿。事後有網民在facebook發 起專頁及群組聲討該母子;響應人數眾多,其中一專頁的加入人數更在短短4天已超過100,000[2],但在2010年8月17日,有關專頁突然無故被「河蟹」,有網民重新開設專頁[3]
傳媒在引起熱潮後翌日報導此事;有報章更形容此事觸發港人發洩對「仇富」的情緒,乃近日引起重大爭議的法官姪女掌摑警員案後浪。網民表示是次事件是除了對「不公義」進行發泄外,還對香港的法制存有懷疑,希望 以人民的力量創造奇跡。